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二十章 (第1/3页)
第二十章 杜尚若雖然撂下狠話,可心裏也沒底。 這袖紅樓畢竟是老鴇的地盤,樓裏上上下下都是她的人,真要暗中使絆子,自己躲都沒處躲。 可事已至此,退無可退,她只能咬著牙撐下去。不過三個月,熬過這一百來天,就能徹底擺脫這裏了。 她從樂師中挑了個資質和品行較好的,那是才不到十三的小樂師,性子乖巧,學東西也快,連記錯音符都會紅著臉道歉。 杜尚若看著她心裏軟了軟,想起從前韓盧剛跟在自己身邊的模樣,便打定主意要好好教她。若能讓這孩子憑著手藝掙口飯吃,日後不用看人臉色,也算是積了點功德。 那小樂師如她所想學得快,教指法時,別人練半個時辰就喊累,她能攥著琴弦練到指尖發紅。教識譜時,怕記不住,就用炭筆在帕子上反復寫,連睡覺都把帕子壓在枕頭下。 不過一個月,簡單的曲子就能彈得有模有樣。杜尚若見她有悟性,便開始教她作曲。 或許是記著她的好,小樂師每天早晚都會端著飯食來她房裏,清晨是溫熱的小米粥配鹹筍,傍晚是軟糯的米飯加一碟青菜,有時還會伴一塊棗泥糕,都是杜尚若愛吃的,也不知小樂師從哪兒聽來的。 可韓盧不在的日子,總有許多不稱心的地方,銅盆裏的水總是溫度不對,要麼太涼,要麼燙得下不去手。從前這些事,韓盧總是做得妥帖,妥帖到她從沒在意過。 老鴇因為贖身的事心裏憋著一口氣,但不敢太明目張膽,只能暗裏地刁難她。不管有沒有客點她,老鴇也會找藉口讓她去前廳候著,美其名曰「撐場面」。 就這樣,她的日子被塞得滿滿的。上午教練琴,中午教作曲,下午到深夜要去前廳伴奏,連喘口氣的時間都少。 可也正因如此,那些纏著她的孤獨感,倒被擠得沒了縫隙。 過了一個月,老鴇把小樂師的進步看在眼裏,對杜尚若的態度也緩和了些,不再像以前那樣處處刁難。 可杜尚若心裏清楚,這緩和不過是因為有人能接替她成為有用之人,老鴇不願再與她鬧僵罷了。她半點不敢鬆懈,在這袖紅樓裏,任何一點被需要的價值,都是撐下去的底氣。 日子像院裏飄落的桂花,看似慢,卻轉眼就鋪滿了階前。 九月的風帶著涼意,一陣風過,滿院的桂花香就鑽進屋裏,纏著牀幔。 去年這個時候,韓盧還在,會替她把落在窗臺上的桂花掃起來,如今窗台的桂花堆了薄薄一層,再沒人替她掃了。 小樂師端飯來時,手裏多了個紙袋,說是韓盧公子讓送來的。 杜尚若打開一看,裏面是兩個黃澄澄的柚子,還有幾個紅透的柿子,紅得像燃著的小燈籠。袋底壓著一張小箋,上面是韓盧的字:「城南宅子已收拾妥當,姑娘中秋會否來過節。」 她捏著那張箋子,指腹摩挲著筆跡,心裏亂糟糟。 想見他嗎?怎麼不想。 這些日子裏,銅盆裏總是溫度不對的水,整理錯亂的琴譜,每一件事都在提醒她,韓盧不在身邊的日子有多難熬。 可那日深夜的纏綿,像一根刺紮在中間,當初是她先越了界,如今她不能再留給他一點念想,誤以為那就是男女之情。 他已經自由了,該有乾乾淨淨的日子,而不是被自己拖累。 杜尚若坐在案前,磨了半盞墨,才遲遲落下筆,字跡比平時輕了許多:「佳節樓中事忙,恐難抽身,謝掛念。」寫完折好,就託人送去。 轉身看見桌上的柚子和柿子,把一半柚子和柿子分給了小樂師,剩下的放在窗臺上。 直到中秋那天,看著它們慢慢變軟、發皺,也沒再動一口。那夜樓裏張燈結綵,別的姑娘都聚在一處吃月餅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