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阴暗普女也会有人喜欢吗(十二) (第3/3页)
半分。 每一次离开座位,都像一场惊心动魄的逃亡。 走廊里那些看似无意的目光交汇,那些压低的窃窃私语——“看,就是她……倒数第二……吕魔头今天又发飙了……”、“听说脑子不太灵光……”、“白瞎了文科那么好……”——都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你的后背。 你屏着呼吸,一路小跑,冲进厕所隔间,反锁上门,才能获得片刻喘息。 然后,又像躲避瘟疫一样,匆匆逃离那狭小的空间,逃回教室后排那个能勉强提供一点遮蔽的角落,再次将自己蜷缩起来,用书本在桌面上垒起一道脆弱不堪的心理防线。 每节课,你都机械地抽出那几张写满红叉、如同判决书的月考试卷,麻木地摊开在桌面上。 老师的声音从讲台上传来,讲解着那些你本该掌握却一错再错的知识点。 那些声音起初清晰,但很快,它们就变得遥远、模糊,无法穿透你脑中那层灰白色的迷雾。 你的视线落在试卷上,落在那些鲜红的叉号和刺眼的分数上,但思绪却是一片荒芜的空白。 后知后觉的巨大恐慌,此刻才缓慢地从脚底漫上来,一寸寸地浸透你的四肢百骸。 父母。 温建平和林秀芬的脸庞清晰地浮现在眼前。 他们被生活刻下深深皱纹的疲惫的脸,他们布满老茧和细小伤口的手,他们浑浊却总是对你投射出巨大期望的眼神……像沉重的铅块,狠狠砸在你的心口。 从你有记忆开始,“读书改变命运”就是家里唯一信奉的真理。 他们文化不高,一个是常年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建筑工人,一个是在不同雇主家之间奔波、看人脸色行事的钟点工。 他们吃过太多没文化的苦,所以将全部的希望,甚至是救赎般的赌注,都押在了你的身上。 从幼儿园开始,当别的孩子还在玩泥巴,你已经被塞进了各种识字、算数的练习册里。 小学,每一次考试,无论大小,都必须名列前茅。 考了第二? 那等待你的绝不会是鼓励,而是父亲蒲扇般大手的责打和“废物”、“丢人”的辱骂,是母亲失望透顶、长久沉默后冰冷的叹息。 家里的墙壁上,贴满了你曾经获得的各种“三好学生”奖状,像一张张褪色的符咒,镇守着他们对未来的幻想。 初中,你还能勉强维持着优等生的光环,靠着文科的天赋和死记硬背的狠劲。 可当你拼尽全力,终于挤进了淮市最顶尖的明德中学,那点可怜的优势瞬间被碾得粉碎。 这里遍地是真正的学霸,是那些毫不费力就能解出数学压轴题、轻松理解抽象物理概念的天才。 而你,像是被硬塞进天鹅群里的丑小鸭,笨拙地扑腾着翅膀,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不断下沉,沉入名为“差生”的泥沼。 高一时吕复的刻意针对和公开羞辱,更是彻底摧毁了你本就摇摇欲坠的自信心,让你成为班级里被集体冷暴力的对象。 每一次课堂提问的哄笑,每一次分组活动时无人选择的尴尬,都像钝刀子割rou,一点点磨掉了你所有的锐气和光亮。 每次拿着惨不忍睹的成绩单回家,面对父母那黯淡下去的眼神,那强压着失望的沉默,比任何责骂都更让你心如刀绞。 你看着父亲肩膀上被烈日晒脱皮的痕迹,看着母亲手指上被清洁剂泡得发白起皱的皮肤,喉咙就像被死死扼住,所有解释的话——老师的刁难、同学的孤立、自己数学和理科思维的真正短板——都堵在喉咙口,一个字也吐不出来。 因为你知道,在他们眼中,这些都是“借口”,是“软弱”,是“不上进”的铁证。 这个世界,从来都只认结果。 那些书本里、专家口中宣扬的“快乐教育”、“全面发展”,在现实的铜墙铁壁面前,显得如此苍白可笑。 那不过是成功者居高临下的施舍,或是失败者用来麻痹自己的裹着糖衣的毒药罢了。 你只是……那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