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阴暗普女也会有人喜欢吗(十三) (第1/4页)
阴暗普女也会有人喜欢吗(十三)
下午最后两节,是语文试卷讲评课。 你难得的,将头从堆积如山的习题册里抬起,视线费力地聚焦在讲台上。 不是因为成绩单上那个在十班堪称异数的“年级第三”让你有多雀跃——而是因为项茹老师。 项茹老师站在讲台前,浅杏色的薄针织衫衬得她温婉又清雅。 她的声音不是吕复那种刮擦黑板似的嘶哑,而是清泉滴落石阶的清润,每一个字都带着熨帖的温度。 即使在明德这间人人脸上都绷着根弦的“尖子集中营”,即使在十班这个被戏称为“放逐之地”的角落,她的课,也总有种奇异的魔力,能让喧嚣沉淀,让焦躁暂时蛰伏。 对你而言,这四十分钟,是灰暗校园里唯一能喘息的罅隙。 “……这次月考的阅读理解《影子的告别》,”项茹老师的声音将你游离的思绪拉回,“第三题关于主旨的把握,大部分同学都点到了阿默的孤独和离开,这是基础的理解。” 她停顿了一下,目光扫过台下,最终,那温和的视线,轻轻地落在了你的身上。 你的脸颊“腾”地一下烧灼起来,guntang的热度蔓延至耳根,连脖颈都泛起细密的红晕。 “但是,”项茹老师的声音带着一丝欣喜,“有一份答案,对‘光’与‘影子’的象征、对阿默留下书和钱所体现的尊严、以及作者对社会中‘被忽视者’生存状态的深刻揭示,分析得尤为透彻,直指文本的核心——关于‘存在’与‘消解’的命题。”她的目光始终停留在你低垂的额发上,“这种对文学脉搏的精准把握和对人性幽微的体察,非常难得。温辞,能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你解读这道题的思路吗?” 站起来时,膝盖是软的,仿佛支撑身体的不是骨骼,而是两团湿透的棉花。 喉咙干涩得发紧,你张了张嘴,发出的声音细弱飘忽,带着明显的颤音:“我……我……” 视线慌乱地扫过桌面,试卷上自己密密麻麻的批注变得模糊。 你只敢用余光捕捉讲台上那道身影。 项茹老师正看着你,那双总是含着理解与包容的眼睛里,此刻闪烁着期待和肯定。 不想让她失望……这个念头升起,压过了灭顶的羞赧。 “……影子不只是阿默的具象,更是每一个被主流叙事抛弃、被‘光鲜’世界选择性失明的灵魂的隐喻……他留下的书和钱,不是施舍的遗物,是他存在过的证明,是向这个漠视他的世界,掷出的最后一份带着尊严的‘告别信’……” 你不再颤抖,声音逐渐变得平稳。 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,只有源自心底的共情和抽丝剥茧般的剖析,缓慢而精准地剖开了文本最核心的血rou。 “……‘自我消解’……阿默不是被动消失,他是主动选择了从那个从未真正接纳他的世界里‘告别’……这种告别,比任何控诉都更沉重,更绝望……” 你说完了最后一句,教室里一片寂静。 你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说了什么,做了什么。慌忙垂下眼帘。 “非常好。”项茹老师的声音打破了寂静,带着笑意和毫不吝啬的赞赏,“请坐。温辞抓住了文学解读中最珍贵的东西——共情与深度思考。尤其对‘自我消解’这个关键词的把握,精准地点出了阿默悲剧的核心内核。大家要学习这种沉浸文本、用心感受的阅读方式,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答题公式的表层。” 那温柔而坚定的认可,像一道猝不及防的光束,直直刺入你心底最灰暗的角落。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猛地冲上鼻腔,狠狠撞击着眼眶。 你迅速地坐下,将脸埋得更低。 眼前试卷上那些印刷体的铅字被涌上来的水汽氤氲、扭曲、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