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五章 冷暴力 (第2/2页)
> 这间办公室,陷入了一种诡异的、零度以下的冰点。空气是凝固的,流不动了。 苏晴面无表情地走到自己的工位,那个她昨晚仓皇逃离的地方。 她的行李箱还在桌下。老刘的搪瓷缸,却不见了。 她刚坐下,还没来得及开电脑。 “小苏。” 李姐的声音响了起来,尖利,清脆,充满了底气。 苏晴抬起头。 “去,”李姐用下巴指了指角落的开水壶,“把开水打满。没眼力见吗?等我教你?” 这不再是第一天的“提点”,这是赤裸裸的、对“失败者”的命令。 苏晴看了她一眼,没说话。她拿起水壶,走了过去。 她刚打完水回来。 “小苏,”李姐又叫了起来,“我这地脏了,看不见?昨晚谁打翻了茶水,弄得满地都是?” 她故意把脚边的(根本不存在的)污渍踢了踢。 苏晴沉默地放下水壶,拿起(根本不归她管的)拖把,开始擦地。 李姐翘着二郎腿,一边修指甲,一边居高临下地看着苏晴在她脚边忙碌,发出了满意的“哼”声。 她赢了。 苏晴擦完了地,洗干净了拖把,回到了自己的工位。 她打开了电脑。 她还有最后一丝幻想。 那份《互联网发展现状调研报告》。 那是“工作”。 那是她熬夜写出来的。 她(天真地)认为,就算“人”斗不过,至少“工作”是真的。 她把那份报告(她昨晚逃跑前,下意识地保存了)重新整理好格式,用打印机打印了出来。 打印机“滋滋”作响,在死寂的办公室里,显得尤为突兀。 李姐轻蔑地瞥了一眼。老刘的报纸,翻过了一页。 苏晴拿着那份还带着余温的、凝聚着她所有“学霸”心血的报告。 她站起来,走向了那扇紧闭的、通往里间的木门。 这是她的“社会性死亡”前,最后一次“申诉”。 她敲了敲门。 “咚、咚。” 里面的咳嗽声停了。 “进。” 声音沙哑、压抑,像生了锈的铁门。 苏晴推门而入。 张明华坐在他的大班椅上,背对着光。 苏晴看清了他。他没有一瘸一拐,但他的脖子上,衬衫领口遮不住的地方,赫然贴着一圈纱布,纱布边缘,是烫伤的、恐怖的红紫色。 他瘦了,或者说,脱水了。眼窝深陷,正用一种阴鸷、冰冷的目光,看着她。 那目光里,再也没有第一天的“欣赏”和“黏腻”,只剩下纯粹的、不加掩饰的怨毒。 “张科长,这是您要的……”苏晴把报告递过去,她还想说“互联网调研报告”,但她没能说出口。 张明华一言不发。 他接过了那份报告。 他没有看内容。 他当着苏晴的面,用那双(可能同样被烫伤了、包着纱布的)手,抓住了那份报告。 然后,慢慢地,用尽全力地—— “嘶啦。” 他将报告撕成了两半。 “嘶啦。” 他又将那两半,撕成了四半。 他甚至没有扔进苏晴能看到的纸篓里。他转过椅子,背对着苏晴,把那堆碎纸,扔进了他自己脚边的、私人的垃圾桶里。 “社会性死亡”。 苏晴终于明白了老刘那个眼神的含义。 她,苏晴,从今天起,在这个科室里,死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